怎样才能追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其实爱情是可遇也可求的,如果你帅成吴彦祖或者富成王思聪,你大概每天都可遇,你的烦恼应该是如何多中择优。剩下的99%的普通人还是应该思考下如何渴求,显然这样难度系数会高一些,因为爱情不是单方面努力的结果,它更像是双方的甚至三方的博弈,如何在这场博弈中取胜,单纯靠花点钱用点心不一定有好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做了3年舔狗,4年备胎,到头来还是被发了好人卡,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利用心理学效应,让你在爱情这场博弈中取胜,最终俘获男神女神的心。这4条心理学效应可能会颠覆你对感情的认知,但他们确实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渣男总有人爱,为什么付出得不到回报这些问题。
一、富兰克林效应:让对方付出比自己付出效果更好。
之前在知乎有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快速获取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下面不按常理出牌的回答获得了惊人的75,000个赞。“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
1736年的一天,弗兰克林在宾夕法尼亚发表演讲,另一位议员完全反对他的观点,甚至发表了一篇演讲十分激烈的批评了弗兰克林。弗兰克林有点措手不及,但是又想争取这位议员的同意怎么办?他无意中打听到这位议员的家里有一套非常稀有的图书,于是他十分恭敬地写了一封信,厚着脸皮向这位议员借书,没想到这位议员竟然同意了。一个星期后弗兰克林还书时郑重表达了谢意,几天后当他们再次在议会厅见面时,布兰克林没有想到的是议员竟然主动过来打招呼,而且还表示任何时候都愿意为他效劳,从此他们两人化敌为友,终生保持着友谊。
弗兰克林说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这就是心理学著名的弗兰克林效应,广泛应用于人际交往中,比如“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人脉都是麻烦出来的”。当然在爱情里也同样适用,谁付出的越多,谁爱的就会越深。我们可以想一下,你喜欢上另一个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的外貌、品格、地位、财富?其实都不是,而是你的陪伴、关心、思念你倾注的时间和心血,所谓爱就是你对一个人付出的总和。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从不断的付出变为适当的索取,调动对方为你做一些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只要他/她为你付出了一定的时间精力,爱上你的几率就会加大。
二、晕轮效应:个性独特,比完美先生更具魅力。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晕轮效应,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某种品质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为了证实晕轮效应的科学性,以麻省理工学院两个班级的学生为对象,设计了一个心理实验,一天凯利向两个班的学生宣布自己有事离开一段时间临时请了一位研究生来代课,他向第一个班的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时,将他描述成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品质的人,而向另一班学生介绍时将其中的热情一次换成了冷漠,其他各项完全相同。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敬而远之,冷淡回避,仅仅一词之差,效果却大相径庭。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以偏概全的对他人倾向判断,比如通常会认为只要学习的孩子一定品性优秀,漂亮的女人一定举止优雅,富有教养风度偏偏的男士一定是可能家境殷实。在爱情中也是一样,当你和对方两个人不熟悉的时候,你怎样让自己迅速吸引到对方?你可能会把自己表现的温存、体贴、绅士各方面都很完美。但这样做有两个缺点,一是难度高不易实现,二是没重点让人无感,这就可以利用晕轮效应先找到一个切入点,让某一特质打动对方吸引对方,让对方爱屋及乌竟然被你身上的其他特质所吸引。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女生对你说你是个好人,你俩基本就凉了,而如果她说你跟别人不一样,就代表有戏。女孩子喜欢一个人往往并不是这个人各方面都很好,而是因为他身上某种独特的点触动了她。
三、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艰难”的爱比“顺利”的爱更牢固。
我们都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关系的外在力量,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这种场景我们好像在电视中经常看到,什么父母宁死不同意了,男主女主患癌了,出车祸了等等,不管结局是喜是悲,但他们的感情一定是越来越深。现实中也是一样,我身边就有为了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选择私奔,甚至跟父母断绝关系的。
这个效应有两个深层原因,一是人都有逆反心理,压力越大反抗就越大。二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都是从内外两方面去寻找理由的。如果外界的理由消失了,就会从内部去强化这个理由,这样一来感情就迅速升温了。所以这就需要你在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时候适当创造一些小困难,让对方觉得你们这样的关系并不是轻易获得的,她会更加珍惜,进而对你产生感情。当然我不建议真让父母故意为自己的恋设置一些障碍,那样的话可能会为之后的婆媳关系埋下裂痕,这个度需要自己去把握。同样你们的感情如果遇到了一些小困难,也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扭转局势,让彼此的关系更进一步。
四、巴纳姆效应:反对比赞美更容易被视为知己。
如果你对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说“你表面看起来很内向,不善言谈,但我发现你有一颗火热的心,遇到知心朋友,你总会毫无保留的吐露真心。”性格内向的人一定会觉得你说的对,觉得你懂她。如果你对一个性格外向的人说“你虽然看起来性格开朗大大咧咧,但我发现你的内心很柔软,你害怕被欺骗,担心被背叛,你希望身边的人永远美好。”这个性格外向的人会觉得你理解她,并把你设为知己。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以上两段描述大致意思是一样的,并非你真的懂她,而是事物都有两面性,用两面性去描述一个事物永远都是对的。巴纳姆效应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这个效应有两个很有趣的应用,一个是星座,一个是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可能不知天文不晓地理,但他一定懂人心。他们善于利用巴纳姆效应中的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去揣摩对方的内心感受,做出一些模棱两可的既往判断和未来预言。
同样在爱情中,女孩并不需要一个每天赞美她的人,而是需要一个懂她的人,不管是真的懂还是表面懂。你一味的通过表象赞美对方,并不能打动她,因为这样的赞美她可能早就听腻了,而如果你站在表象的对立面提出反对的观点,你就会是她的知己。试想,你会拒绝一个懂你的人吗?
当然爱情中的心理学效应远不止这4种,还有比如让对方产生恋爱错觉的吊桥效应,让对方爱你的期许转变的罗森塔尔效应等等,都可以帮助你在恋爱中抢占先机,处于优势地位,研究恋爱心理学真的比你说几句土味情话、送几束百合玫瑰效果来得好。最后祝小伙伴们都能够追到心里的他/她,但是还有一点,即便你真的把这些心理学效应运用的得心应手,也不要雨露均沾,因为爱情的神圣不容亵渎。
一个人可以走多远,关键在于与谁同行。愿成长之路有你我相伴,这里是小龙博客,我们不见不散。
转载文章,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小龙同学,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1234xl.com/archives/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