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只要听过比特币这个词的人,脑子里肯定都能浮现出,比如抗通胀、脱离法币支配、只能属于人民自由的货币等等名词,但是大家知道比特币为什么要出现吗?对,你可能会回答说比特币是为了抗通胀,为了应对政府无限制超发法币货币而诞生的,是的,你说的没有错,但是为什么政府会要超发法币呢?你说是为了促进经济是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方式,是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这对吗?好像也对,但为什么要促进经济复苏呢?我写本文的本意是想为大家看好比特币,坚定一下信心,充一充电。挖一下传统银行存在的风险以及btc所能获得的机遇。那么我们今天就尽量从根源上挖掘探讨一下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毕竟正是这一次金融危机之后才有了比特币。


众所周知,2008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从而引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如果要把这场危机的来龙去脉都讲清楚,这个事情就太大了。而如果太概括的话,你又会对其中的因果关系模棱两可。比如那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完全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国家利率降低,穷人向银行借钱,银行将这些债务转移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基金又做成了吸引人的投资产品,卖给了人民,然后人民还不上钱了,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就是经济崩盘。但我们不会这样子去说,因为这样子去说实在是太精简了,有太多的问题没有说清楚,但大家也可以放心,我不是要给你讲刺激贷款的细节,更不是要你明白资产证券化里面的ABS、CDO、CDS都是什么,这些对大家来说过于专业了,且没有必要去了解,我会尽量的把整个事件的骨架精简出来,让大家在听故事的时候有一个完整的框架。
整个故事的开端还得从911事件讲起,为什么要从911事件讲起?因为2001年9月11日上午,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分别撞向了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的一号楼和世贸中心的二号楼,两座建筑物在遭到攻击之后相继倒塌,世界贸易中心其余5座建筑物也受震且坍塌损毁。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机撞向了位于美国华盛顿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五角大楼局部结构损坏并且坍塌。事件之后,美国股民开始恐慌性的抛售股票,导致股市暴跌。一周之内,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指数等分别下降了14.3%、16.1%和11.6%,估计股票缩水1.4万亿美元。
尽管布什总统向股市大量的注入资金,9月17日重新开市之后,恐慌性的抛售仍然无法避免,各大股指不断下跌,直到三年以来的最低点。至于为什么股民要在这个时候抛售,不就坏了几栋楼,能损失多少钱呢?不,大家怕的不是损失了几栋楼的钱,大家怕的是美国不再安全,美国不再是世界上最牛逼的国家,有人敢于向美国挑战,挑战美国的地位,挑战美国的权威,这样美国人民的资产将不再安全,不再受到保护,所以他们要尽快的拿到钱,这个才是他们抛售的根源。
然后我们回到正题上来说,另外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公司都元气大伤,比如保险行业、航空行业等等,美国由于这次事件之后,经济开始出现衰退的迹象,我们的故事也正式开始拉开帷幕。
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用了货币扩张型的政策,从2001年到2003年底,联邦利率持续降低,经过了13次降息,联邦利率降到了1%。联邦利率的降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带来了以次级按揭贷款为首的贷款发放。那么处于这种敢于放贷大背景下,那些银行为了扩大规模,赚取更大的利润,信用较差还款能力较差的人开始列入发展的名单当中,而这种面对信用情况较差,缺乏还款能力证明和收入证明的客户发放住房贷款,贷款利率程度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3%,他往往采用先低后高的还款方式,主要实行首付低于15%或月供超过收入55%的浮动利率按揭贷款。
这种贷款审批程序不太严格,利率较高,借款人对利率和房屋价格的变动相对敏感,于是次级抵押贷款在03年开始发放,并在05年达到了巅峰。那么可想而知,由于大批人贷款买房导致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飞速上涨。从2002年开始,美国房价以每年10%的幅度上涨,2005年的房价更是上涨了17%。2003年到2006年4年间,美国平均房价涨幅超过了50%,在这种政策刺激之下,银行发放了大量各种形式的住房抵押贷款,贷款条件过于宽松,使得很多人购买了超出了自己偿付能力的住房,住房抵押债务急剧增加,美国的住房抵押债务对收入之比创下了历史的最高纪录。
美国房产价格的上涨在2005年达到了一个巅峰,美国房价的急速上涨也为之后的房地产泡沫崩塌埋下了伏笔。那么聪明的银行家会不知道这部分次级贷款可能会还不上吗?毕竟这面对的是一群信用较差,还款能力较差的人群,而且美国人不像中国人,美国人不是想方设法东拼西凑来还钱,美国人是直接撂挑子老子不还了,你把房子收回去老子不要了,大部分都是穷人去找谁借钱,穷人哪有好亲戚,而全世界的炒房人是看涨不看跌的,房价一跌就是大跌,谁敢接盘?
于是聪明的银行家就开发了各种金融衍生品,企图把风险转移出去。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资产证券化。简单来说,资产证券化就是将个人、企业甚至一个项目在未来能够收取的现金权益在当下进行贴现,使当下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现金、债权、未来收益权、租金等任何可以在未来产生现金流的权益,在理论上都可以进行资产证券化。中间的种种垃圾机制我们就不去想它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去搜索一下,我们可以简单的说一下最多的资产证券化,你买了房子还没有还完贷款,需要还的贷款就是银行将要收到的钱,而银行把很多人需要还的贷款做成了一个资产包,做成了一个债券,这是未来银行能够收到的钱,放在债券市场上直接卖掉以后可以一把把所有的钱全部收回来,而买到这些债券的人就相当于为了百分之几的利息,慢慢的等这些人去还钱,而这些人还不上钱,资产证券银行已经卖出去了,银行人家不会亏损,那么买到这些证券的人就会亏损,他们就会着急就会把这些东西卖掉,而买债券的钱他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可能抵押了自己的房子等各种各样的资产,然后我们再回到正轨上来说,银行为了挣利息非要高息贷款给穷人,从最开始就注定了是要出事的,终于故事的冲突就要体现出来了,由于这次次贷风险被转移到投资银行所创新的各种各样的证券当中去,最初的住房抵押贷款金融机构就成了典型的中介机构,不再承担任何风险。为了赚取中介费,他们就无限制的发放刺激贷款,而后续的创新金融链上的投资者由于过多的环节手段,他们已经不知道风险是在哪里,也无止境的投资于这些金融产品。这样尽管金融创新工具可以把风险分散出去,但是总体的宏观风险,却是因为投资者错误的判断风险大小而放大。
2003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为防止通货膨胀反弹,从2004年6月到2006年的6月,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的利率,长期以来,大量美国居民利用住房抵押贷款的再融资来获得更多的贷款,以维持自己入不敷出的生活方式。由于市场利率较低,房屋价格不断上涨,住房抵押贷款者可能用已经升值的住房进行了抵押,比原有的贷款更为优厚的条件借入了一笔新的贷款。在偿还旧贷款之后,多出来的部分便可以提取现金作为自己的消费开支,但是美联储不断升息导致住房贷款市场利率的上升和房价的下跌,再融资者无力偿还新的贷款,于是出现了断供违约率的上升,导致以次贷为基础的 RMBS和CDO的价格开始下跌。更糟糕的是相当大部分住房抵押贷款采用的是浮动利息率。根据次贷的有关规定,在经过前两年低利息率期之后,次贷利息率必须依据市场利息率加以调整,导致利率的提升,使得大多数次贷借贷者难以承受,次贷推迟偿还和违约率都大幅的上升。
次贷危机原本是美国政府为了使其公民安居乐业,安居者有其屋以圆美国梦,但是金融创新过度,CDO的证券化资产为ABS,无法追溯至实质的资产,因此CDO产品出现是风险极度膨胀,衍生品市场创新过程形成了击鼓传花。投行机构明白,只要最后一棒不是自己,风险就不会存在。因此他们不断的创新创新再创新,买卖买卖再买卖,杠杆杠杆再杠杆,一层一层的叠加上去,同时传导机制也加速了故事的发展。
房贷违约率的不断上升,CDO价值下降,财富缩水,当所有人都认为击鼓传花的游戏走到了尽头,CDO的价值自会下降,不会上升时,没有人想要购买CDO只有人想要卖出CDO,即使侥幸卖出CDO获得收益,也再也不敢进行投资。由于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商业银行即便有钱,也不愿意再放出贷款,以确保本金的安全,房价下跌直接造成打击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投资银行的去杠杆化也使得股票市场大跌,信贷市场瘫痪,股票市场大跌,公司裁员导致居民消减消费,企业降低投资,从而导致宏观经济陷入衰退出现金融危机。通过出售风险资产来偿还债务,主动收缩资产负债表降低了杠杆比率。众多金融机构在同一时间大规模出售风险资产,自然会压低风险资产的价格,从而一方面引发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造成金融机构尚未出售的风险资产市场价值进一步下降。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4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次贷危机恐慌情绪上升到了巅峰。同日,美菱证券同意以44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国银行,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2009年9月13日,美联储正式宣布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国次贷危机故事这次已经有了意料之中的结局,但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大家都知道08年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只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在同时进行的支线故事,共同造就了08年的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且我们是加密货币频道,我们的主角比特币还没有出场故事怎么会结束呢?所以请你务必观看第二期的报导。
转载文章,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小龙同学,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1234xl.com/archives/3834